在当前互联网行业经历大规模裁员的背景下,许多人开始热议“计算机专业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土木专业”。
这不禁让我思考:未来的计算机专业将会如何发展?是否真的会沦为“土木专业”?
一位匿名网友的回答引起了我的深思,值得与大家分享。
原回答如下:
我学习计算机已经10年了,但仍在找工作,我的父亲从事土木工程工作长达一生,现在依然在寻找岗位。我认为计算机专业不会成为下一个土木专业。
关于这个问题,建议楼主长远思考你究竟想从事什么职业,或者想做什么事情。以下内容是我的回忆,供大家参考。
2012年高考结束时,我在专业选择上非常犹豫,那一年金融专业非常火爆,紧随其后的是建筑、土木和医学等专业。虽然这些专业的分数比计算机高,但我父亲让我自己思考,选择任何专业都可以。他认为土木工程也不错,只是因为我高考成绩不理想,未能进入国内最好的土木专业。
作为一个18岁的无知少年,我对专业的选择并没有太多思考。当时可以填报五个专业,我前面几个选择都是金融管理等热门专业,最后填了计算机。选择计算机的原因是我喜欢玩游戏,觉得学习计算机能让我参与游戏开发。最终,由于金融专业太火,未能入选,只能转到计算机专业。
一、中国互联网的黄金十年
从2011年到2022年,我称这段时间为中国互联网的黄金十年。在这一时期,如果你在社会上刚好进入这一阶段,可能并无法意识到这段辉煌的繁荣只是昙花一现。
上大学时,我们并不急于寻找工作,许多同学更关注如何创业。那些有技术追求的同学正在思考如何创新,或者打算出国读博深造,唯有懒散的人才在想本科毕业后找工作。大一时,风险投资公司频繁来到学校鼓励我们创业。在那个时代,滴滴和快滴尚未合并,美团的外卖业务也尚未开展,知乎上过百赞的回答算非常热门。短视频和直播的发展更是处于起步阶段。
即使能制作出一个APP的雏形,尽管后来不知如何盈利,也可以吸引投资。很多同学因此获得了种子轮投资,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。
专业课老师当时曾说:“你们这些学计算机的,要想着年轻时赚个几百万、几千万,确保一生的财富。”可以看出当时的行业氛围是多么浮躁。
彼时找工作并不困难,有公司甚至愿意聘用大二的学生全职,许多同学旷课去工作,考试和交作业时才回校。
我在大学的学习成绩不理想,平均分未达80,但我在游戏方面表现出色(多款游戏均进入前10名)。尽管在面试中反复磕磕绊绊,毕业后依然进入了一家大型游戏公司。
我本科毕业那年,许多找工作的同学去的都是Google、微软、阿里等知名企业,或者进了腾讯当产品经理、知名的PE和VC公司。可以说,互联网行业充满了热钱,投资公司也需要懂技术的人才。若技术不过关,转行做产品经理、游戏策划,甚至运维测试都是可行的选择。总之,那时无论如何都能找到工作。即使最低工资的开发岗位也是四大行的总部,朝九晚五,有编制的福利。
我在游戏公司工作1-2年后,发现自己所做的都是换皮游戏,与自己理想中的游戏开发相去甚远,因此选择了赴美继续深造。那时工作一年便有猎头联系我推荐跳槽,这可能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错误选择。出国后,我才意识到找工作越来越困难,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,面试的难度也逐年加大。
头一年,普通面试题目可能还停留在中等难度,次年便变成全是困难题。即便找到工作,一旦疫情来袭,许多offer被直接取消。原本国内公司面试后给了offer,但看到工资后才发现与猎头最初承诺的相差无几。这让我觉得硕士的两年学习仿佛是白读,因而选择继续攻读博士。
然而即使到达博士阶段,找到合适的工作依然不易,适合博士的岗位数量更少。面试时需回答机器学习相关问题,讨论论文,询问之前的实习经历,最后还要面对Leetcode的高难度题。这让我感到困惑,我只是面试一个实习岗位而已。要知道,6-8年前的面试题目多是简单的,转专业后通过刷题进入美国大厂的人不在少数。
我还认识一位年长的博士,他曾提到十年前,如果他在学校招聘会上向亚马逊递交简历,几乎可以当场拿到offer。可以看出美国也曾经历过就业市场的疯狂年代。
归根结底,移动互联网的红利逐渐消失,业务扩张的机会日益减少,不会再每年大规模扩招。虽然工资依旧高,但进入行业的门槛却越来越高,逐渐出现精英化的趋势。早几年就有人提到,中国互联网已进入下半场,对我们这些打工人而言,意味着竞争愈发激烈。
二、土木工程的现状
接下来谈谈土木工程。我的父亲在80年代末大学毕业,被分配到铁路系统工作。当时土木工程并不是最热门的专业。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,最炙手可热的行业是下海经商,许多人纷纷从体制内转向商界。
我父亲当时十分谨慎,因家庭条件普通,缺乏资金和人脉,虽然铁路系统的工作待遇不错,医疗、教育等基本不花钱,但他认为未来中国会进行大量基础设施建设,因此选择了土木专业以确保能长期谋生。
他的预判没有错,从90年代初到2020年,中国基建和住房建设持续推进,直到最近房地产市场才开始遇到瓶颈,高速公路和高铁的建设也达到了饱和。然而,我父亲在40岁时就选择了退休,转向挂职。
可以说,中国土木工程最繁荣的时期是在2000年至2015年之间,尤其是08年四万亿的刺激政策,使得许多包工头和建筑材料供应商的生意如日中天。然而,这样的黄金年代也只是短短十多年。
以我父亲为例,他在我上小学时,因厌倦铁路系统的低薪,跳槽到上海一家建筑企业,三年后便全款购房。论买房速度,当时土木工程获利的能力甚至超过了现在的互联网行业。随后,他在二线城市又购置了两套房子和一个商铺,最终辞去了工作。
由于他对土木工程并没有热情,后来他转而关注股市和种菜。然而,经过多年的炒股,他收获甚微;土木工程的市场也不如从前,挂靠的公司也不再需要他,然而他未到退休年龄,还需找公司交社保。
因此,他又开始寻找工作,但年轻人都难以就业,谁又会愿意雇佣一位快60岁的老者呢?
不过,土木工程同样有其疯狂的年代。我父亲曾说,2010年左右,任何人只要学土木专业,甚至专科毕业生都能找到工作。
如今,土木行业已然冷却,简单来说,国内的基础建设几乎完成。尽管美国也经历过基础设施建设热潮,但在经历一波后,需求便显著减少。现如今,美国的土木工程师收入并不算高。
经过这两种行业的观察,我发现现代社会变化极快,一个行业若有获利的机会,可能在3年内迅速出现内卷现象,而十年的周期可能就此结束。
三、计算机专业的前景
如果你问我是否应该转行到计算机专业,我想说的是真正的热爱与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,而不仅仅是为了挣取高薪。因为可能最美好的日子只是短暂的,而你需要考虑未来40年的职业生涯(按法定退休年龄65岁计算)。
大多数人无法预见未来。在2012年,我选择计算机专业时,许多长辈质疑我,说这个专业的收入可能与培训班差不多。
谁能预见2012年微信在短短数月内便成为国民APP,大家瞬间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?谁又能预知几年后这一浪潮就已退去?
因此,在目前的时间节点上,我认为计算机专业更适合热爱这一领域的人。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前景依旧良好,只是前几年找工作相对容易。若是转专业,学习几天Java/Python,若没有实际项目经验,也能获得高薪工作。
然而,现实怎么可能一帆风顺?拥有正规的计算机学位、在校期间认真参与项目或实习,就业应该不是问题。关键是避免竞争那些大厂的算法岗位。
至于裁员问题,你大可放心,若真具备技术,裁员的风险与自身无关。我曾在一个游戏团队工作,团队中有十几人,其中一位资深程序员和一位引擎程序员(均在40岁以上,头发已白)负责带领我们这些刚毕业的新人。
团队内有问题,大家总是向这两位前辈请教。我坚信即便出现裁员,他们也不会受到影响。即便公司倒闭,猎头第二天也会主动找上门。
通常裁员的对象是那些仅能完成简单业务逻辑的员工,他们并未在某一技术领域深耕,因此可替代性极高。
即使在美国,FB公司在几年内未能晋升至资深工程师,便会被裁员;亚马逊每年会开除表现最差的6%员工,某些公司甚至达到10%。这些公司为何敢如此操作?因为这些员工的可替代性极高,新人经过培训便可完成相同工作。
四、计算机依然是优秀的专业选择
尽管上一个黄金时代已经过去,软件工程师的职业依然是未来几十年中最优秀的工作之一。
虽然当前已进入白银时代,但未来或将迎来新的技术革命(如元宇宙、通用AI、脑机接口、生物信息等),可能会创造出新的财富。在此阶段,选择计算机专业仍然具备较高性价比。
与计算机专业相比,基本能与其相抗衡的行业只有投资银行、制药公司、半导体行业、律师和医生等。可惜,后者通常要求博士学位,进入美国法学院和医学院的难度相对较高,而中国的医学和法律高考分数也不低。半导体行业的整体收入通常低于软件工程师,而他们的工作也颇具挑战性,需要长时间坐在实验室进行实验,编程修复bug。
至于投资银行,通常要求名校毕业,并参与多项社会活动,拥有多个实习经历,或者家庭背景优越的人更容易进入。通过我的观察,外貌在某些行业也占有一席之地。
相比之下,计算机专业只需顺利获得本科学位或硕士学位,并通过面试和刷题的关卡,初期薪资较高。
尽管医生和律师在职业生涯后期能够获得更丰厚的收入,但计算机行业同样可以在45岁以上继续发展职业生涯。无论是成为主任工程师还是资深科学家,收入与主任医师相当。
再说一遍,长期工作后,个人投资收入往往占据总收入的主要部分,这种个体差异远超行业差异。
最后,再回到土木工程,为什么它会逐渐走向衰退呢?即使去非洲工作一年也依然能赚取数十万。其实,除了追求事业(财富)外,追求理想同样重要。